【發展歷程】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由重慶市人民政府舉辦,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學校。學校始建于1951年,1998年舉辦高等職業教育,2001年升格為高等職業院校,2010年建成全國100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2019年建成國家優質高職院校。同年被遴選為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建設單位,2021年入選重慶市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群建設計劃單位。
70年來,學校秉承以愛國奉獻為核心的“烏金精神”,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扎根西南大地辦職業教育,緊密依托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發展,持續探索職業教育適應社會的發展路徑,不斷創新教育教學理念、辦學體制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學校事業取得持續進步。
【辦學特色】
學院樹立“職業本科、工程技術、育訓并舉、輻射西南、業界標桿”的辦學定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礪苦、謹信、惟精、弘毅”品質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形成“雙主體、雙特色、協調發展”的專業建設定位,以裝備制造和電子信息類專業為主體,以測繪地理信息和安全類專業為特色,土木建筑、財經商貿和文化藝術類專業協調發展,著力打造“礪苦礪行、崇德崇技、開放開拓、智慧智能”的辦學特色。
【基礎條件】
辦學地址:學校地處中國西部(重慶)科學城,聶榮臻元帥的故鄉—重慶市江津區,交通便利,緊鄰渝昆高鐵江津北站和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江津高鐵站。
辦學規模:現有全日制專科在校學生16000余人,國際教育、培訓學生200余人,年均繼續教育培訓超40000人次。
校園環境:校園占地1300余畝,校舍建筑面積40萬余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積超過50平方米;生均教學行政用房面積近20平方米。
圖書資源:學校圖書館藏紙質圖書120萬余冊,電子圖書近140萬冊,電子期刊4萬余冊,并建有資源豐富的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云平臺。
教學院部:學校設有智能制造與交通學院、大數據與物聯網學院、土木工程學院、財經與旅游學院、資源與安全學院、測繪地理信息學院、藝術設計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通識教育學院、體育教學部、繼續教育學院、國際學院等12個二級教學院部。
專業設置:開設有覆蓋電子與信息、裝備制造、交通運輸、土木建筑、財經商貿、旅游、資源環境與安全、文化藝術、生物化工、食品藥品與糧食等9個專業大類57個專科(高職)專業。其中,國家級重點專業8個、國家級骨干專業6個。
師資隊伍:學校現有教職工1000余人,具有研究生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74.16%,具有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36.84%。其中,教授(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80余人(博士生導師1名,碩士生導師10余名),副教授(含高級工程師、高級會計師等)近300人;博士100余人;“雙師雙能”型教師占比近80%。
教學資源: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1個,市級專業教學資源庫6個;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4門,市級精品在線開放課37門,市級一流課程12門;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課1門,市級課程思政示范課3門;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3項,重慶市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
產教融合:學校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之路,不斷深化改革,擴大校企合作深度,服務重慶產業智能化、數字化發展,牽頭建成1個國家級示范職教集團、2個市級示范職教集團、1個市級市域產教聯合體,是重慶市整體向產教融合型深化高校之一。學校是國家建設行業緊缺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級“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國家礦業人才培養基地、重慶市信息技術軟件人才培養實訓基地和重慶市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我校與深圳華為機器公司、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光輝城市(重慶)科技有限公司、重慶金康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等20余家公司開展了訂單班、現代學徒制班等聯合培養3000多人。
【辦學優勢】
人才質量持續攀升。建校以來,累計為國家培養了12萬余名專業人才,在西南地區煤炭企業中層以上管理干部中,我校校友占一半以上,學校被譽為西南“煤業黃埔”。以賽促學、以賽促教得到全面貫徹,2020年國賽獎牌總數全國第三;2021年國賽獲一等獎4項,位列全國第一;2022年國賽獲一等獎3項,2023年國賽獲獎總數17項,重慶市排名第一,“礦井災害應急救援技術”賽項第四次斬獲一等獎。在2022年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師生團隊斬獲國獎金獎1項,刷新重慶高職院校在職教賽道創業組中最好成績。在2023年第九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國獎銀獎1項,銅獎5項,入圍項目數量全市名列前茅。近三年畢業去向落實率97.8%。雇主滿意度保持在99%以上。
專家能手領銜授課。學校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3個,重慶市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個,市級首席技能大師工作室3個,市級教學創新團隊1個,市級職業教育示范性教師企業實踐活動站1個,市級“雙師型”名師工作室2個,是市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1年,教師獲國家級教師教學能力比賽一等獎2項,獲獎數在全國高職院校中排名第二,實現學校歷史性突破;2022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職業院校教學能力比賽二等獎1項;2023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職業院校教學能力比賽二等獎1項。現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全國技術能手6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全國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1人。重慶市“五一勞動獎章”3人,重慶市名師(含重慶英才名家名師)4人,巴渝學者2人,重慶市先進工作者1人,重慶市教書育人楷模3人,重慶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重慶市職業教育中青年領軍人才2人。同時還聘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人懷教授擔任學校名譽校長,組建了行業企業技術專家、能工巧匠構成的兼職教師隊伍。
多元辦學特色明顯。以市域產教聯合體為基礎,依托高新區和江津區管委會,構建“政行企校園”五融合平臺,實現“人-產-城-教”深度融合。充分匯聚全國工業互聯與智能裝備、全國信息通信行業等4個產教融合共同體以及國家級職教集團優勢資源,聯合行業龍頭企業共建新大陸物聯網產業學院、工業互聯網現代產業學院等8個混合所有制產業學院;建成賽力斯、菲利信科技等現代學徒制班32個;探索出校企之間專業標準制定,教師團隊建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深度融合,特色明顯的混合所有制多元辦學機制。
社會服務緊跟時代。學校以拓寬社會服務維度和強化服務力度為目標,不斷提升社會服務水平和能力。依托“劉人懷院士工作站”、“中德萊茵產業創新中心”,聯合打造了“院士領銜、高校助力、產業支撐、服務生產”的產、教、研融合新模式,加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綠色循環科技產業高質量發展。建有省部級工程研究(技術)中心、煤礦安全培訓中心、礦業工程應用技術推廣中心、現代教育應用技術推廣中心、重慶市煤礦安全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中小學社會實踐教育基地和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與重慶市中華職業教育社共建黃炎培職業教育研究院。建成博士、教授企業工作站30余個,年均科研和技術服務項目金額超過3500萬元。2022-2023學年各項社會培訓達到4.3萬人次。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帶動農村職業教育不斷與現代職業教育接軌。牽頭成立重慶首家校地共建的鄉村振興學院,以電商切入為特色,全方位服務地區鄉村振興;牽頭搭建新農學校,開展“十百千萬”行動計劃,育訓結合培養新農人才,充分發揮專業特色優勢融入鄉村建設。
國際合作自信有為。學校在推動職業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全面融入新發展格局。創新“三主體、四要素、三功能”高職國際合作育人模式,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牽頭成立中泰職業教育聯盟,率先與重慶市教育評估院、德國萊茵研制并輸出“中文+職業技能”標準24個,輻射聯盟中泰150所學校。入選全國“未來非洲-中非職業教育合作計劃”13個試點院校,全國8個國家級魯班工坊有條件運行項目,獲得世界職業院校與技術大學聯盟銀獎,開創重慶先河。組建英國BTEC授權中心,實現西南區域高職院校首次突破。建成 “德國5G國際學院”,首度將中國職業教育方案輸入歐洲。與重慶高新區管委會、與德國萊茵TUV集團三方合作舉辦“中德萊茵產業創新中心”。聯合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工藝大學(斯坦金)開辦“中俄智能制造國際學院”,實現重慶高職學校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零突破”。為泰國、馬來西亞、老撾、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白俄羅斯等“一帶一路”沿線20余國培養了2000余名技術技能人才。學校是國際化影響力50強、重慶市外事先進集體、重慶市來華留學先進單位,國際化辦學水平全國排名前列。
【辦學成績】
近年來,學校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能源系統“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煤炭系統突出貢獻獎、全國黃炎培職業教育獎優秀學校、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建設“優秀”試點單位、教育部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學校,全國高職院校亞太職業院校影響力50強、治理體系建設50強、育人成效50強、創新創業50強、服務貢獻50強、國際影響50強、智慧校園50強;獲得重慶市職業教育工作先進單位、重慶市教育信息化先進單位、重慶市文明單位、新中國成立60周年重慶教育功勛特色高職院校、重慶市大學生就業示范基地、重慶市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重慶市五四紅旗團委等榮譽稱號。
通訊地址:重慶市江津區圣泉街道南北大道南段1111號
郵政編碼:402260
網址:www.cqvie.edu.cn
工業設計相關專業:
1、數字媒體藝術設計
職業面向:面向數字內容服務等職業,數字媒體平面藝術設計、數字交互設計、數字合成、動畫設計制作、虛擬現實內容設計制作等崗位(群)。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扎實的科學文化基礎和設計基礎、造型基礎、視聽語言等知識,具備數字創意產品設計、設計文稿編寫、展示傳播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養,能夠從事數字交互設計、虛擬現實內容設計制作、數字合成、動畫設計制作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2、機械設計與制造
(1)專業名稱: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現為學校重點建設專業、重慶市骨干專業、產業急需專業、國家“雙高”建設專業群重點發展專業。
(2).招生范圍:理科為主,兼收文科。高中階段教育畢業生(普通高級中學畢業、中等職業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歷者。
(3).培養目標:
本專業面向“智能制造、智能裝備”領域,培養具有“四有、兩愛、兩精神”,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創新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掌握本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滿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適應智能制造、智能裝備產業的產品設計與生產、技術管理、產品檢驗、售后服務等第一線需要的,立足重慶及周邊,輻射全國智能制造、智能裝備產業所需的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
(4).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主要職業崗位是面向企業生產第一線,主要的工作從事機械產品設計、機械制造工藝規程的編制與實施,工藝裝備的設計,數控編程與加工,機床的安裝、調試、維護與自動化改裝,機械加工質量的分析與控制,車間生產和技術管理等工作。也可在技術引進、技術開發和試驗研究領域中從事一般技術工作。
(5).特色與優勢: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屬傳統優勢專業,自2003年開辦以來,畢業生就業率長期穩定在99%以上。“中國制造2025”戰略實施以來,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崗位需求愈發旺盛,人才缺口進一步擴大,專業發展具有廣闊前景。專業發展以“職教20條”精神為引領,以培養學生勝任專業崗位能力為目標,采用“能力導向型”人才培養模式,深入產教融合,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與重慶東科模具、重慶飛爾達、東風小康、徐工集團等公司長期深入合作,為開展校企“雙基地、雙導師”育人模式奠定基礎。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現為重慶市骨干專業、產業急需專業、國家“雙高”建設專業群重點發展專業,專業發展潛力巨大。
3、產品藝術設計
(產教融合專業)就業方向、專業特色:通過三年的學習,主要服務于家具設計、現代家居產品開發、建筑室內家居設計等行業。畢業生主要面向建筑裝飾行業、家具行業、櫥柜行業等領域從事設計與制作的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
主干課程:構成藝術、產品設計原理與方法、產品速寫草圖與表現技法、家具材料與構造、板式家具設計與制作、裝飾CAD、家具研發與綜合設計、文創產品設計等課程。
4、人物形象設計
就業方向、專業特色:本專業為中國時尚行業各領域培養高級形象設計師、形象健康管理師、時尚零售或專賣店長等工作。該專業主要就業方向為人物形象設計方向、美容健康管理方向、時尚品銷售與管理方向和自主創業。
主干課程:職業素養養成、商務禮儀、職業生涯規劃、服裝文化、化妝造型、整體形象設計;人體形態功能學、美容健康營養學、美容皮膚科學、中醫養生學、美容保健學、美容美體養護、零售店運營與管理等課程。
5、建筑室內設計
(創新創業特色建設專業)就業方向、專業特色:通過三年的學習,本專業畢業生具備室內外裝飾設計、有較強的藝術鑒賞能力和室內環境設計應用能力。本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建筑裝飾工程公司、設計院、設計公司等企業,從事室內裝飾設計、施工與管理工作。
主干課程:構成藝術、建筑裝飾識圖與繪制、風景寫生、裝飾CAD、室內設計原理、人體工程學、建筑室內外手繪效果圖、室內環境設計、室內裝飾材料與施工工藝、裝飾預算與招投標。
6、視覺傳達設計(影視數字媒體方向)
職業能力、就業方向:通過三年的學習,培養畢業生具備三維影視動畫、游戲動畫、劇本編寫、分鏡設計等方面的能力。本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影視動畫公司、企事業單位、模擬仿真、人體運動學等方向的工作。
主干課程:造型設計基礎、視聽語言、動畫運動規律、動畫分鏡頭腳本設計、三維動畫制作流程、劇本創作等課程。
7、視覺傳達設計
職業能力、就業方向:通過三年的學習,本專業畢業生應具備平面設計、產品包裝視覺設計、企業形象策劃等方面的能力。本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平面設計公司、互聯網公司、企事業單位、裝飾公司,從事設計、施工與網頁制作等工作。
主干課程:構成藝術、標志與VI設計、版式設計基礎、Photoshop、Coreldraw、廣告攝影藝術、廣告設計與制作、包裝工藝與設計、網頁界面與UI設計、影視后期合成實例制作等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