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利用,是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內容。2018年9月,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共11篇、15個專欄。其中“第七篇:繁榮發展鄉村文化”和“專欄10:鄉村文化繁榮興盛重大工程”專門針對鄉村文化的繁榮進行全方面的發展建議,鄉村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得到廣泛重視,進入了發展快車道。鄉村博物館內容與形式的多樣是鄉村文化價值的集中體現。鄉村博物館保留即將失去的、罕見的且與城市傳統文化不同的鄉村文化遺產,實現傳統村落的保護與傳承,喚起人們對鄉村文化封存記憶的載體,承載活化利用鄉村文化、滿足人們文化消費需求的重任。在設計實踐中探尋鄉村博物館內容、形式與人的交互關系,為民眾呈現多樣的精神糧食,提高鄉村文化傳播效率、效果是本次創意設計大賽的目的。
主辦:江蘇省藝術學類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承辦:江蘇大學研究生院 江蘇大學藝術學院支持單位:陳履生博物館 江蘇省工業設計學會
主席:陳履生(特邀)大賽顧問:張凌浩(特邀)學術委員會專家:過偉敏 林家陽 劉秀偉 侯東昱 唐建 王曉予 吳曉玲 (排名不分先后)
- 命題賽道:以“新壩·陳履生鄉村博物館”為對象開展設計實踐
- 非命題賽道:自選鄉村文化、鄉村博物館等主題開展設計實踐
五、大賽主題:為鄉村記憶敘事解讀,以創新之道造浪賦能
1.鄉村博物館的跨媒介敘事研究與設計:“跨媒介敘事”是一種充分利用多種媒介平臺協同敘事、充分讓媒介參與雙方協作著述來共建宏大故事世界的新型敘事模式。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跨媒介敘事”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通過跨媒介的方法構建鄉村本土文化敘事,并應用于鄉村博物館中,以達到優化鄉村博物館敘事效果,提升鄉村公共空間環境,進而樹立鄉村文化自信,推動鄉村文化建設深入發展。2.鄉村博物館展陳空間研究與設計:博物館藏品邊界的拓展以及數字化技術的引進,為博物館提供了“物質”“非實物”雙重展陳形式。鄉村博物館作為鄉村文化的主要載體,藏品豐富多樣,為鄉村博物館展陳空間設計帶來新的機遇與可能性。3.鄉村博物館視覺符號研究與設計:視覺符號及其圖像作為符號學中的類別之一,為信息傳播提供了更直觀、形象、有效的傳播效果,成為博物館信息傳播的有效途徑。在博物館等公共場所,視覺符號使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公眾能高效接受文化信息,體現出設計的人性化和情感化。
4.鄉村博物館數字化融合研究與設計:信息時代發展的,促進了展示方式的數字化。博物館的數字化解決了實體博物館數量以及地域距離等方面的局限。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豐富了展覽方式,提高了展覽的沉浸感、交互性,也拓展了博物館的服務模式。
5.鄉村博物館公共藝術空間研究與設計:公共藝術作為提升博物館公共性、文化性的重要手段,在公共空間與公眾的參與之間起到了一個橋梁的作用,在承載歷史、彰顯特色、突顯公眾特質、表達人性關懷方面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
6.鄉村博物館創新發展研究報告:鄉村博物館的發展體現了技術、文化、經濟的發展水平。展覽方式、運營模式、發展規劃是鄉村博物館發展的頂層設計。探索鄉村博物館發展新思維、新策略、新模式意義重大。
1.專業類參賽:國內外在讀或2022年9月入學的各類研究生參與單項競賽。允許組隊參賽,團隊人數不超過2人,指導教師不超過2人。2.跨專業參賽:國內外在讀或2022年9月入學的各類研究生以跨專業組隊的方式參賽,圍繞相同主題,統籌設計,提交涉及多個類別賽事的系列作品。團隊人數不超過6人,指導教師不超過2人。1.等級獎設置。設特等獎(可空缺)、一等獎(8%)、二等獎(10%)、三等獎(15%)和優秀獎(30%)。獲獎證書由主辦單位、承辦單位蓋章。2.優秀組織獎、優秀指導教師設置。由組委會對競賽組織中表現突出單位及個人進行表彰。獲獎證書由主辦單位、承辦單位蓋章。1.作品創意30%2.藝術表現30%3.制作質量30%
4.作品規范10%
1.保證內容不存在政治性、思想性、科學性和規范性問題,不存在侵犯知識產權、肖像權以及其他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問題。2.保證資源中使用的地圖符合《地圖審核管理規定》(國土資源部第77號令)等法律法規。3.同意投稿作品在教育教學類網絡平臺公開展示與交流。
1.作品提交期限:2022年8月30日2.作品評審時間:2022年9月15日3.獲獎公示時間:2022年9月30日
投稿郵箱:jsdxart@163.com官方QQ群:762200279
投稿文件名:“賽道+學校+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參賽類別編號+聯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