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為抓手,讓“重慶制造”升級為“重慶創造”——制造強市 重慶再次亮新招
長安汽車兩江工廠二廠區焊接車間,機械臂正在精準焊接。(資料圖片)記者 鄭宇 攝\視覺重慶
為了促進制造業升級,重慶再次亮新招。
近日,重慶印發了《重慶市加速推進現代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提出要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融合發展。其中重點提出要全力打造金融業、現代物流業、軟件信息業、工業設計產業、高效能科技研發服務業等具有重慶辨識度、全國影響力的特色產業集群。
提升城市競爭力,強有力的制造業是關鍵。重慶應怎樣以打造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為抓手,讓“重慶制造”升級為“重慶創造”,真正實現制造強市?
給“重慶造”提身價
作為工業重鎮,發展制造業,重慶有很好的基礎和傳統。
2023年,全球近五成筆記本電腦都是“重慶造”;今年上半年,重慶汽車產量達到121.4萬輛,重新登上“中國汽車第一城”寶座……一組組亮眼數據無一不反映了重慶制造的“生猛”。
如何讓“重慶制造”更上一層樓?城市化與區域創新極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重慶大學教授姚樹潔認為,這就需要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來給“重慶造”提身價。而這次出臺的《行動方案》,正是題中之義。
那么,《行動方案》之于重慶制造的意義到底在哪里?
從設計到銷售,可在多個環節為“重慶造”賦能。理解生產性服務業對重慶制造的重要性,不妨從了解它的內涵與功能開始。生產性服務業是指直接為制造業提供相關配套的服務業,按照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生產性服務業統計分類(2019)》,生產性服務業主要包括為生產活動提供的研發設計、貨物運輸、信息服務、金融服務、商務服務等,共十大類。
從生產性服務業的細分類目不難看出,它幾乎涵蓋了制造業上中下游的所有環節,可從多個方面提升產品的附加值。比如生產前的科技研發、產品設計,可以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科技含量;生產過程中的信息服務,可提升產品的良品率;銷售環節的商務服務,可提升商品的品牌競爭力。
除了提升單個“重慶造”的附加值,金融、物流、數字經濟等生產性服務業,還可優化產業鏈效率,引領產業向價值鏈高端進階,從而提高重慶制造的整體競爭力,優化重慶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
從發展趨勢來看,生產性服務業已成了“兵家必爭之地”。隨著全球科技的發展和社會分工的演進,生產性服務業也變得越來越重要。
從高端產品來看,生產性服務業占有的價值越來越多。相關數據顯示,在各種高端裝備里面,服務業的價值往往占這個裝備或者終端的50%—60%的附加值。
比如,一部手機有一千多個零部件,這些硬件形成的附加值占產品價值的比例約45%,操作系統、應用軟件等組成的生產性服務部分,占比已高達55%左右。
在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生產性服務業的比重也越來越大。相關數據顯示,生產性服務業分別占美國和歐盟服務業的70%和50%左右。姚樹潔認為,正是由于發達國家的生產性服務業占優,即便生產地不設置在本國,他們仍可以拿走一個產品的大部分利潤。而生產性服務業薄弱的發展中國家,只能憑借廉價勞動力優勢掙一點微薄的“代工費”。
由此可見,重慶要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必須把高附加值的生產性服務業的增加值搞上去。而《行動方案》中的目標也很明確,提出力爭到2027年,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超過60%。
仍需補短板夯基礎
現代化新重慶建設,離不開先進制造業的支撐。
為了讓生產性服務業從多個維度保障重慶制造升級,此次《行動方案》亮點頗多,提出了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并明確了行動時間表。
除了“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超過60%”這個總量目標外,還提出到2027年全市新增規模以上科技研發服務業企業500家、集聚工業設計相關機構和企業達500家以上、金融資產規模達到11萬億元、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6400億元等細分重點目標。
目標催人奮進,重慶成事的基礎如何?
作為中西部最先獲批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城市,重慶近年來一直在聚焦打造內陸現代服務業發展先行區。早在《行動方案》出臺以前,針對多個重要生產性服務業,重慶均已有謀劃,并且頗見成效。
在科技助力重慶制造方面,去年以來,重慶通過構建“416”科技創新布局,打造金鳳、嘉陵江等實驗室,加快建設超瞬態實驗裝置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重慶制造的科技成色愈發明亮。去年,重慶規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達到31.1%、19.0%。
另外,其他重要的生產性服務業,也實現了多點開花。2023年,重慶得益于“智融惠暢”工程,金融業增加值達2591億元;通過實施“滿天星”行動計劃,全市軟件產業營收由2021年底的2481億元,增長至2023年底的3152億元;在工業設計方面,重慶成為西部第一個“設計之都”;在現代物流業方面,重慶成功創建全國首個“五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
重慶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還有一定的規模優勢。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一方面高端制造業的發展離不開生產性服務業的有力支撐,另一方面,制造業是生產性服務業需求的來源,生產性服務業也依賴制造業的發展而發展。
重慶是工業重鎮,擁有全部31個制造業大類,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超2.6萬億元。雄厚的制造業,可為重慶生產性服務業提供廣闊的市場。
雖然成事基礎扎實、發展勢頭良好,不過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重慶還有不少短板值得正視。比如,產業能級差距還比較大,2023年我市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不到7000億元,周邊的四川、湖北、湖南均達到萬億級規模;生產性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僅22.8%,而上海、天津這一數字是48.9%、40%等。
讓制造業向價值鏈高端躍遷
推動制造業加快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是重慶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必由之路。而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無疑是重要抓手。
未來,重慶應怎樣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讓重慶制造變為“重慶創造”?或許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思考。
數字經濟的牽引作用。當下,是一個“全數前進”的時代,數字經濟已滲透到各行各業,并為其提質增效。姚樹潔認為,要想生產性服務業高效地助力制造業的發展,同樣離不開數字化的推動。
相關部門和企業可借助“數字重慶”建設的契機,為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按下“加速鍵”。比如借助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等機遇,建設數字通道、數字口岸等平臺,提升物流效率,降低企業成本;可通過發展產業鏈金融、綠色金融等模式,讓金融活水更精準地直達企業;還可通過建設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重點產業大腦,整體提升重慶制造的競爭力。
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龍頭企業往往具有先進的技術、前沿的國際視野,讓龍頭企業引領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通常可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重慶可借助打造“內陸開放綜合樞紐”“西部金融中心”“設計之都”等機遇,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的工業設計、金融服務、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龍頭企業,利用其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優勢,帶動本地產業升級。
另外,還可引導重慶本土龍頭企業與國內外知名企業進行跨界合作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比如,長安汽車將和華為合作,成立一家從事汽車智能系統及部件解決方案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和服務的公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不僅有助于重慶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還能為整個汽車行業賦能。
高端人才的關鍵作用。有別于粗放型經濟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現代生產性服務業包含科技研發、金融、品牌文化等高附加值行業,往往具有專業性強、創新活躍、產業融合度高等特點。因此,想發展好現代生產性服務業,人才是關鍵。
姚樹潔認為,重慶可圍繞“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聯合科研單位、高校和企業等機構對重點產業制定“一業一策”的人才培養計劃,培育從研發設計到產品生產再到品牌打造的專業人才和復合人才;另外還需繼續用好“百萬人才興重慶”等引才活動,吸引國內外高層次人才來渝發展。特別是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引進相關專業人才,為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和制造業升級提供智力支持。
讓制造業向價值鏈高端躍遷,是重慶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必然選擇,而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則是這一進程中的關鍵一環。這既需要保持敢闖敢試、敢于創新的干事創業熱情,還考驗著重慶長遠的耐心和定力。(周寶琴)